文:蔡垒磊
有一句话叫,有野心没问题,就怕你的能力配不上野心。还有一句话叫,有欲望没问题,就怕你的赚钱速度配不上你的欲望。
这些说的都是一个事情,那就是如果你想要的东西,或者你觉得自己理所当然配得上的东西,跟你实际配得上的不符,就会出问题。怎么定义 " 实际配得上 "?很多人遇到这个问题就犯难了,这该怎么衡量呢?其实很简单,东西的价格和数量足以支撑多少比例的人拥有,再看看你在人群中的排名比例,大概可以估一下是不是你可以拥有的。
(相关资料图)
比如星巴克的咖啡便宜吧?其实并不便宜。但月入 3000 的人喝得起吗?30 几块 40 块一杯要不是天天喝,也不是不行,但这就叫不匹配。
每一个高速增长的社会都会出现一些大水漫灌的时候,它不仅仅是由信用扩张引起的,还有内需扩大,外来资金的涌入等等,共同造就了一时的繁荣。但这些都不是永久的,因为钱不是一个国家独有的,不是说进了你这里就出不去了,热钱热钱,意思是因为你这里热,所以才有更多临时性的钱涌进来,造成一种短期叠加以致于加速赶顶的趋势,但它们同样会因热度退却而抽离,那就是加速萧条了 —— 这就是任谁都无法抵挡的周期啊。
可是很多人会被大水漫灌期给蒙蔽,他们觉得自己做点什么都能赚到钱,于是拼命去够那些事实上自己的社会等级配不上的东西 —— 他们没有想明白的一个问题是,其实在那个时期,他们的社会排名并没有怎么提升,手上的钱变多了都是假象,因为别人也变多了。这些都是一时的幻觉,是会回归的,什么时候回归?等这个国家回归了,身处其中的人也就回归了。
当收入回归的时候,资产价格也会回归,因为购买力支撑不住资产在高估期的价格,于是一定是双重暴击。但什么不会变?星巴克的价格不会变,苹果手机的价格不会变,机票的价格不会变,油价不会变…… 还有你的总负债金额,不会变。
举个例子你的收入很高,可能一年赚 100 万,每年净结余 50 万,你可能会每年都首付一套房子 —— 你的每年收入增长速度甚至还可以一定程度抵得上还贷金额的增长,这可以算人中龙凤了。10 年过去了,你赚了 1000 多万 2000 万,拥有了 10 套房子,看起来你的净资产应该很高,但这时候周期到了,双重暴击来了,你失业了,此时房价不用回调多少,跌 30% 多就够,你还有多少钱呢?你的净资产可能是 0 —— 也就是你赚了 10 年的超级高收入,最后结果是什么?全部白费,再跌或许你就得一辈子还债了。为什么这么惨?因为你的收入本来就是 " 假 " 的,是虚的,如果你的认知跟不上,没有固化成真正实的东西,那这些虚的东西就会烟消云散 —— 反而是那些投资自己的人,倒因为继续拥有跟得上时代的能力,虽然可能在投资上也做过错误的决定,但不至于没法重来。
很多中产的幻觉是,自己的收入明明按照国际标准,就属于富裕阶层了,为什么不能过富裕阶层该过的生活呢?问题就在这里,你在国内内循环,玩的只是一个周期内的泡沫游戏,泡沫游戏是会回归的。而一旦你真的拿 rmb 去换美元去国外过富裕生活,就会发现这里的毛病了,因为你根本换不出去,我们有非常严格的外汇管制,你的换汇额度是很有限的,不可能支撑你过那样的生活。为什么?因为这样的管制可以人为地抑制流动性,如此就可以稳住外汇的兑换价格,使其并不真实地反映本国货币的购买力。就像我们前几年说的把北京的房子都卖了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—— 如果真的可以,为什么不做呢?因为首先你卖不出去,其次人家根本不会接受 rmb 购买,凭什么你自己印些纸就能买真实的东西呢?这些都是虚假的购买力,背后是虚假的资产定价,和虚假的收入。
这些年在我们国家,国际学校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,很多中产咬咬牙把孩子送去念,一年 10 几 20 万的成本,那么这个家庭的年收入至少要达到 100 万。可是我们有多少家庭可以达到 100 万的年收入呢,泡沫期可能有一些,周期一变化,还剩多少户,1/10 有没有?还有很多拆迁户,想着卖一套房子就能让孩子上 10 年 20 年的学,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,购买力又从何而来?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。可以料想的是,很多国际学校以后招生会变难,因为周期要回归,钱要回归,中产的意识不是要回归,而是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回归。
大家都想让孩子接受精英教育,可事实上的精英能有多少?教育回本是极慢的,高价学区房,精英教育,这些都是中产的大坑,正常这种回报率的事儿我们都不会投资,但在孩子这里,很多人全然没了理性,他们把 " 对孩子好 " 跟 " 投资孩子 " 混为了一谈,把 " 投资孩子 " 跟 " 消费情感 " 搅在了一起,以投资孩子为名,过度消费一些自己消费不起的情感。最终不仅自己跌落阶层,还事实上间接连累孩子 —— 想给孩子一个高起点,却想不到孩子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,竟然是在小时候。
谁能投资?所有这些成本加起来,都不过是拔根毛的人,他们才能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。比如有 1 个亿的资产,保底压实至少可以有 5000 万是绝对稳的,上可以看到 2/3 亿,那么对孩子的投入就不必在意,他只要好一丢丢,就那么一丢丢,带来的比例加成就直接秒杀了投入的成本,于是就划算。但很多人本身就没多少钱,结果孩子好那么一丢丢对于资产比例的加成根本可以忽略不计,还把孩子真正的起点 —— 大本金 —— 给弄丢了。
今天又听到了一个能力不弱的朋友的失业信息,有感而发。清负债,减配置,只投资自己,为跟上时代而努力,少因情绪而支付溢价,如此,可暂保住社会等级无虞。
来源:请辩 微信号:luojiyingshang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